听新闻
放大镜
解说员成长记
2023-10-23 11:10:00  来源:检察日报

  仿佛一本厚重的立体书籍,“人民检察第一门”穿过一段段峥嵘岁月向我徐徐展开,一张张泛黄的检察人员任命书让前辈的奋斗经历触手可及,驻足在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检察工作老物件旁,我红了眼眶……

  2019年12月入职检察机关后,我有幸被选为吉林检察展馆讲解员。初进展馆,大为震撼。初次了解展馆后,我在工作手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讲解工作是精神的传承,责任的召唤,崭新的经历。”

  “大家好!欢迎参观吉林检察展馆。成立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吉林省人民检察院,70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初见一万多字的讲解文稿,我感到压力巨大。为了尽快记住这些“生僻”字,每天下班后都要进行集中“充电”。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检察工作专业性很强,有些内容记住了但不能完全理解,要想向参观者讲透彻,就需要更多、更全面地掌握文字背后的内容。

  于是,我沉下心,一边阅读检察专业书籍,一边背诵讲解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慢慢地,那份万字讲解词不再是冰冷晦涩的文字,而是一串长长的检察文化密码,它携着如歌历史、滚烫初心,穿越时空向我传递着信仰与忠诚、使命与担当。

  就这样,我怀着无限憧憬反复推敲着讲解词的一字一句,并把讲解词录制成音频,变成生活里的“背景音乐”,上班路上、下班之后,不放过任何时间空隙,反反复复听。终于有一天,我对着镜子“完美演绎”了整个讲解过程。于是,我怀着希冀、忐忑、紧张的心情期待着第一次讲解任务。

  没想到,我首次上场的经历并不完美。那次来参观的嘉宾是一位对检察史非常有研究的老前辈,讲解过程中他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这让平时还停留在机械练习、简单背稿的我乱了阵脚,讲解时多次出现漏讲、重复讲等磕磕绊绊的情况。参观结束后,我的衣服因为紧张而浸透了。

  第一次讲解的挫折并没有让我气馁。回到家里,擦掉难过的泪水,我决定将自己再次置身于检察历史的隧道中,去感悟历史的力量、前辈的精神。在吉林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的那段时期,百废待兴、设施不健全、人员不完备,困难重重,但当时担任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的李向武同志秉持拓荒精神,走出一条脉络清晰的吉林检察之路。这种奋勇向前的精神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渐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考验讲解员能力的不仅仅是将讲解词倒背如流,而是深度讲解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节奏把握,以及对展馆设计理念、意图的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讲解语言和陈列语言在同一个频道内。特别是面对人流量高峰时,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的定力不可或缺。

  我迅速调整状态,更加充分地准备每一场讲解,认真了解参观嘉宾的身份、人数,根据场景需要和时间要求梳理讲解内容。“你觉得我这次讲得怎么样?”“如果我能那样说,再连贯一些会不会更好?”每场讲解后,我都会与同事们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

  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历练,我欣喜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参观后对我们的“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欣慰于援藏援疆干部们把在展馆门前的合影视作珍宝带回他们的第二故乡;更感动于乡村振兴帮扶县的思政老师们“还要带学生们再来一次”的不舍,孤儿学校的同学们在参观后对我说“姐姐,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

  “向前走,但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走到再远、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每次讲解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出征”。一晃三个春秋过去了,我一步步深刻理解了成立吉林检察展馆,成为一名展馆讲解员的意义。

  吉林检察展馆是吉林检察工作的一面旗帜,更是一方重要的宣传阵地。每一次讲解,看似是讲解员的个人展示,背后其实是组织陈列、设备操作、系统维护人员整个团队的倾情付出。作为吉林检察展馆的一名讲解员,我暗暗激励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更要学习王利斌书记8年坚守驻村一线,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学习郭恩惠副检察长面对病魔毫不退缩,重伤不下火线的拼搏精神;学习吴慧清检察官深耕信访一线、默默坚守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讲解能力,更好地讲述吉林检察故事。

  在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又收到了一周之后的讲解任务:50余名中学生将来展馆上一次特殊的法治课。我提前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一份普法小册子,希望他们通过我的讲解邂逅一片璀璨的法治星空。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