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搜出的部分假中药
招募大量业务员,相互配合冒充名中医“孙本新”团队,诱使他人以高价购买低成本“中药”,再以快递到付的方式,骗取被害人钱款。经前期侦查,涉案被害人达2000余名,遍布全国,涉案金额达400余万元。
“中药专家”回访
家住江苏无锡的沈大爷患有关节炎,常年受病痛折磨,平时对电视上播出的养生节目格外关注。2017年3月的一天,沈大爷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孙本新老师团队的人。孙本新,沈大爷是知道的,就是电视里天天播出的“葛洪养生苑”栏目的特聘专家,他在讲座中推荐的葛洪桂龙药膏,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电话里,对方很热情洋溢:“我们是葛洪桂龙药膏的售后,正对客户进行回访。您前期是不是买过我们的桂龙药膏啊?效果怎么样啊?”
一阵寒暄之后,该“售后”切入正题:“现在为了回馈老客户,我们推出了孙本新老师亲自诊治的活动,名额不多,等会儿挂了电话,孙老师会打来给您诊治,好吧?”没等沈大爷回答,对方已断线。
挂了电话,沈大爷虔诚地等着“孙老师”来电,但他不知道,这通电话将他推入了一个诈骗陷阱。
一会儿,电话响起:“沈大爷吧,我是孙本新,您患有关节炎好些年了吧……”
“对啊,对啊。”听到电话里“孙老师”说的病症,沈大爷不住点头。
“针对您的病情,我们推荐另一种专门配置的‘中药包’,每个人病因不同,配方就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亲自给您诊治的原因。”电话那头,“孙老师”说得头头是道。
沈大爷虽然疑心,但经过几番电话攻势,他还是招架不住,购买了2包“特制中药”和一台诊疗仪。
几天后,快递员将药包、诊疗仪送到了沈大爷家里,并收取了8000元货款。
沈大爷遵照医嘱,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发现并无起色。后来该号码又致电,称是卫生部提供的免费治疗名额,这一次沈大爷没上当,立刻报警。
“流水线”诈骗
2017年7月5日,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接报后,发现全市各区都有类似案件发生。根据被害人提供的快递信息,很快查询到了货到付款所对应的银行账户,确定谢某(另案处理)有作案嫌疑,后通过银行账户来往情况,发现了张依庆等嫌疑人。同月27日,滨湖分局办案人员至北京市抓获张依庆、杨某(另案处理)、王海燕、谢超等团伙共20余名犯罪嫌疑人。
张依庆,山东人,大学文化,今年30岁。2016年初,北京某商贸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服饰、医疗器械等。同年10月,张依庆走马上任,担任商贸公司总经理,成为该公司实际负责人。他一上任就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开始涉足药品、保健品领域,但公司根本没有药品、保健品经营资质。
后来,张依庆陆续招聘了王海燕、谢超等17名员工。公司虽小,“五脏俱全”,张依庆任总经理,下设主管、前台、客服、铺单组和打单组,形成一条“流水线”诈骗模式。
2017年1月,张依庆又成立了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其占股55%,李某、胡某(另案处理)分别占股35%、10%,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黑五类”等保健品。至此,两家公司走上打着“名医”旗号销售假保健品、假中药的道路。
“精准投放”忽悠
刚开始,张依庆确实代理过正宗的葛洪桂龙药膏,他从代理商处拿货,进价80元一瓶,售价218元。从2016年12月开始,他发现了另外一家更低价的“代理商”——谢某,每瓶桂龙药膏只卖50元,若仍以218元售出,每瓶可以多赚30元。张依庆遂改从谢某处进货,但他知道谢某不是正规代理,与“葛洪养生苑”、中医孙本新也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利益驱使下,张依庆还是选择了这批没有国药准字、批号的桂龙药膏和来路不明的中药包。
办案人员了解到,多数被害人之前购买过葛洪桂龙药膏,所以会相信“回访”确有其事。那商贸公司是如何做到对客户“精准投放”的呢?原来,大部分客户是张依庆在网上购买的桂龙药膏客户信息,再分配给铺单业务员。
业务员拿到被害人联系方式后,假称“葛洪养生苑”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回访,使用专门的“话术”诱使被害人接受“孙本新老师”的诊治。之后,冒充孙本新本人与被害人沟通交流,进行虚假诊治。其间,无论被害人描述的是什么病情,业务员都推荐桂龙药膏和中药包,谎称是孙本新老师“对症下药”“量身定制”,诱骗其以高价购买桂龙药膏和中药包。
客户上钩后,业务员将信息汇总到王海燕处,由其将客户地址、购买的药品信息发送给谢某,谢某直接从公司发货并代收货款。
之后,客户业务员继续维护,想方设法让对方“二次购买”,并且以“十年免费用药支付档案管理费”“卫生部终身免费治疗名额”,让被害人继续购药。
诈骗套路深需谨防
随着被害人报案,这桩跨省销售假药案才浮出水面。据警方介绍,该案目前被害人共计2000多人,遍及全国各地。
2017年9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张依庆、王海燕、谢超等13人。
“该案呈现出一种‘公司化’犯罪特点,内部分工严密,层层非法获利。”据案件承办人介绍,为了“激励”员工提升业务量,作为主管的谢超每天会将成功订单公示,员工按比例拿提成。
中药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鱼目混珠,使中药的“金字招牌”屡屡蒙尘,“如该案中的中药包每包成本仅需4元,而售价均在千元以上,如此‘一本万利’,让张依庆等人明知犯罪还铤而走险。”
除此之外,诈骗团伙大多“瞄准”老年人,利用其防骗意识薄弱、甄别能力较弱的心理,大肆行骗。这些“来路不明”“不知成分”的劣质药、假药不仅延误治疗,甚至有副作用,让人心有余悸。检方提醒,患者应该选择正规途径就诊、购药,提高警惕,如果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