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吸纳英才,要确保落户政策稳定可靠
2018-05-24 10:06:00  来源:检察日报

  过去这一周,天津无疑是抢人大战的焦点。日前,天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各类人才的落户条件,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本科毕业生均可“零门槛”直接落户。可没想到,“零门槛”政策刚出,紧跟其后的是三次改动:要求先调入档案才可办理准迁证;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申报落户;严格实行先落档后落户的规定。短短96个小时里,天津的人才新政经历了四次“微调”(5月23日中国之声)。

  天津特殊的区位优势及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上述人才新政的刺激下,瞬间引爆了天津落户“市场”。据报道,政策发布不到24小时,就有30万人下载并登录办理落户的手机APP。因为申请量井喷,政策开始不断打补丁,由此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有人担心政策继续动荡,不敢多想急速抢办;有人担心天津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承接真正安心在天津工作的人,焦灼犹豫;落户中介则借着政策调整的“东风”叫卖落户指标……

  “希望吸引的这些人才们会为我们京津冀地区,为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他们的贡献。”官方美好的初衷与具体落户政策不稳,让向往天津的人有点失去判断力:政策还会继续变吗?要不要抓住现在的机会?黑市价能相信吗?

  这不该是人才选择落户之前应有的烦恼。作为急需建设人才的一方政府,似乎应把这些问题提前消化在自己扎实的工作中,进而为潜在优势市民奉上一个明确、有效力、有公信力、有权威性的落户方案,让前来落户的人才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按规定,一个针对不特定对象的行政决策,一旦公布,即具有公定力,这意味着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相对人为此作出的个人努力,所产生的信赖利益,应给予法律上的保护,尤其涉及给予福利待遇等内容的行政决策。否则,不仅可能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也有损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为了避免朝令夕改,行政决策出台应受到必要的程序制约,比如充分调研、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事后救济,包括对类似中介违规操作等破坏规则行为的防范和打击。这是保证政策可信赖、可执行的必然要求和可靠保证。而事后的“相机而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有关部门事前准备的不足。尽管事后有关负责人一再强调“不会朝令夕改”,但公众的担心和质疑并没有因此烟消云散。

  在不断有新城市加入的抢人大战中,不仅仅城市在行动,真正想踏实落户的人也在理性地观察和思考。最后的赢家,不一定是抢得最多的,而应是前期论证最充分、居住创业政策最有诚意的城市。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