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2019-03-13 13:44:00  来源:检察日报

  3月12日中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在今年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这是最高检领导首次亮相“部长通道”。

  提问现场,最高检工作报告成为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

  孩子的伤是全社会的痛

  “孩子的伤是全社会的痛。”针对记者有关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提问,童建明回答说,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涉及被害和侵害两个方面,近年来这两方面的案件都持续高发。

  童建明表示,2018年,检察机关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10月,最高检从一起向最高法提起抗诉获得改判的强奸猥亵儿童案中,分析涉未成年人案件存在的问题,向教育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教育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预防性侵儿童和中小学生工作。“由最高检直接向国家部委发送检察建议,这是第一次。所以首席大检察官张军检察长在报告中提到这是一号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发出后,教育部高度重视,组建专门研究小组进行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上下联动,正在落实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制度,落实校园性侵强制报告、女童宿舍封闭管理等制度。检察机关也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加强校园普法工作。“全国四级检察院有1796名检察长兼任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首席大检察官张军检察长兼任了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童建明说。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频发,在回应“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是否保护力度过大、惩戒力度不足”时,童建明认为要理性看待这一问题。

  童建明说,罪错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危害者,同时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这是他们很大的特点。所以,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我国秉持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对罪错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他们‘严管又厚爱,宽容不纵容’。”

  童建明认为,未成年人司法工作要做到专业化和社会化紧密结合。2018年,最高检成立了专门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第九检察厅。检察机关将利用新设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规律的探索,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临界预防等制度,同时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

  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

  “张军检察长在报告中讲了一句话: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回答有关检察机关新出台“群众来信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的提问时,童建明这样说。

  童建明首先简要介绍了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检察机关自收到群众的来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要向当事人进行程序性回复,告知来信人信已收到,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怎么办。而后,由承办来信事项的检察院在3个月内将办理结果或者办理过程和工作进展答复来信人。

  童建明表示,最高检这几年受理的群众来信年均18万多件,过去主要是办后答复,现在要求办前回复、办后答复,工作量比过去明显增加。“但是群众来信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克服。”

  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

  回答记者有关舌尖安全的提问时,童建明介绍了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的“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童建明表示,2018年,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能,部署开展了专项监督,对网络餐饮、校园周边、农贸市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部位和领域开展监督。

  2018年,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涉及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2万多件,其中仅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处理违法违规的网上餐饮企业就达5万多家,探索了一条运用法治手段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的新路径。

  童建明还就检察机关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因案致贫返贫家庭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司法救助因案致贫返贫的被害家庭,是检察机关把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

  2018年,检察机关救助因案致贫返贫困难家庭4200多户,发放救助金4900多万元。“前不久,最高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又提出了要求。”童建明说。

  童建明最后说,2019年,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品质的需求,进一步把便民利民的司法工作做深入、做扎实,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