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依稀忆西南
2017-08-30 15:12: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任贵

   2004年大学毕业时,我幸运地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从此在歌乐山下、嘉陵江畔的校园里,度过了愉快的三年时光。

  在歌乐山下那座狭小的校园里,我们常常碰到一些饭后散步的朴素老人。他们貌不惊人,却在推动中国法治进步的进程中立下了卓越功勋。常怡、徐静村、李昌麒,这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存在,让西政的校园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我们也常常看到青年学者徐昕,不时带领门下弟子攀爬歌乐山,强身健体的同时,不时探讨一些学术问题,师生之间其乐融融的感情,让西政的校园充满了温馨。

  我们常常讨论一些老师的戏谑之语,嬉笑怒骂之中却感觉别有一番滋味,比如,赵明教授那句经典的“结婚不是一个男人与女人签订的契约,而是一个男人与别的男人签订的关于一个女人的契约”,就曾备受争议。

  最令我难忘的,还有各种讲座。学校举办“金开名家讲坛”“西南学术论坛”等系列讲座,那些著名的学者或充满激情或蕴涵哲理的论述让人激情澎湃或沉思良久,他们用丰富的学识将对现实的焦虑与法治的渴望转变为言语的倾诉,从而熏陶了法律学子崇尚法治的意识和勇于探究法治的精神。

  也正是在这个狭小的校园里,当年的青年学者王人博教授和程燎原教授写下了闻名学界的《法治论》,使得法治的传播呈燎原之势,一去经年,终成治国方略。

  西政人不仅乐于在讲座上分享智慧,甘于板凳坐得十年冷写下优秀的著作,更重要的是,西政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厚重的历史底蕴,熏陶培育了学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

  在这样的校园里,学子们将青春献给了那些充满睿智与哲理的法学著作,在知识的殿堂里仰望那些因为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而永生于世间的学者们。但是,就像从这里走出的刑法怪才邱兴隆教授所说:“理性命令我永远不要跪着,否则,孩子也将成为我的巨人。”西政学子努力求知的同时又具有不盲从权威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西政是一个让人怀旧的地方,以至于许多从这里走出的著名学者都具有浓厚的西政情结。

  很多学者以精辟的语言诠释了西政精神。梁治平先生在《我的大学》中以优雅的文字回忆了这个思想启蒙之所,张绍彦教授更有一篇《我的西南之恋》,让所有的回忆都充满着温馨。温馨的回忆又如同丝带形成了一个牢牢的情感纽带,这就是“西政情结”。

  作为一名从这座校园走出的普通学子,在江南氤氲的薄雾中、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喝上一杯淡茶,又回忆起了这座梦里依稀的校园。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