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河北霸州市检察院刘玉堂:谈出15年前漏案
2018-08-15 11:42:00  来源:检察宣传网
  单位同事叫他“早茶”,十年来,每天早上6点他准时来到看守所值班室,详细抄录前一天在押人员入所出所情况,密密麻麻的记录写满了30多本;看守所干警叫他“包黑脸”,他通过与刑满释放人员谈话,发现一起监管民警重大职务犯罪案,最终使3名监管民警得到有罪判决;在押人员把他当成“老大哥”,他建议看守所夏天为在押人员熬绿豆汤防止中暑,为监室铺设防滑地板胶以免在押人员洗澡时滑倒摔伤……他就是河北省霸州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局长刘玉堂。

  “我不叫王亮,我叫王辉。15年前我参与了一起轮奸案,警察去抓人时我正好外出,10多年来一个电话都没敢给家里打……”这是一起15年前的漏案,而揭开这起案件真相的却是刘玉堂的一次谈话。

  2016年1月8日,在给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捕的“王亮”做笔录时,老刘发现了异常:“王亮”入所时,没有登记身份证,老家具体地址也说不清楚,而且口音也不对,对方要求赔偿12万元,他反常地提出赔偿15万元,只要尽快出去就行。

  回到办公室,刘玉堂仔细查找了“王亮”的个人信息,结果查无此人,老刘心里的疑虑更深了。于是,老刘又找到“王亮”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管是什么事,只要你说出来的,都算自首,都会从宽处理。”几天后,“王亮”主动找到老刘,沉默了半个多小时后,开始向老刘咨询,案件定性、能判多长时间等问题。老刘知道“王亮”的心理防线正在一点点被攻克。又过了几天,“王亮”再次找到老刘,交代了这起轰动河北省检察系统的15年前的漏案。

  和刘玉堂一起为“王亮”做笔录的看守所民警勾马成说:“老刘发现这起漏案一点儿不稀奇,他工作一直特别细致,300多号在押人员,谁到期了、谁该换押了,老刘都记得特别清楚。”“想做好监所检察工作,就要从细微入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这是老刘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从事监所检察工作要有细心、耐心、恒心。为让驻所监督工作更细致,老刘主动增加工作量,制定了入所、出所谈话制度,每周与看守所沟通一次情况,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制度,针对在看守所管理、教育检察中发现的监管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检察建议。正是这些制度的坚持,让老刘及时发现并处置了徐某等人企图组织冲监暴狱的活动。

  徐某因抢劫杀人一审被判处死刑,在死刑复核期间,同案犯范某(死刑复核阶段)交代了其10年前伙同徐某在河北青龙、辽宁沈阳两地实施抢劫杀人的线索。徐某被河北青龙、辽宁沈阳两地公安提讯后,情绪变化异常,与其谈话,总表现得异常配合,与从前有明显不同,由此老刘建议看守所将其列为重中之重的危险人物严加监控,防止其铤而走险。

  一天晚饭后,老刘与在押人员谈话得知,徐某等人有预谋袭击民警暴力冲监的企图。老刘马上和看守所负责人通报情况,共同研究方案,当即协助看守所组织20余名监管民警进监区调查了解情况。

  情况明了后,老刘建议看守所马上对该监室全部在押人员调换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讯问,固定证据并认真做好笔录,部署对徐某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对涉及的其他人员全部严格管控。

  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力,成功瓦解了死刑犯预谋暴力冲监脱逃的计划。几年来,通过与在押人员谈话,老刘发现案件线索并成功追捕、追诉漏犯20多人,有力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自2011年6月担任霸州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现为刑事执行检察局局长)至今,老刘所带领的监所检察部门综合成绩考评连续多年在廊坊市监所检察系统排名第一;驻所检察室连续两届被最高检评为“二级规范化检察室”;个人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连续三年被霸州市委、市委政法委和霸州市检察院评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监所部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