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却“反其道而行之”。
有一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故宫参观,工作人员搬出了地下仓库一方硕大的乾隆和田玉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印,但是装印的紫檀盒开裂了。面对疑问,单霁翔说,故宫的地下库房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所有库房只能设置一个温度、一个湿度。90多万件文物尽管材质各不相同,也只能按照最脆弱的书画保存要求来设置温度、湿度。吴邦国问:“改善空调系统,建一个现代化的地下库房需要多少钱?”“四个亿。”
吴邦国听罢,让单霁翔赶紧写个报告。报告递交上去后,吴邦国写了一段很长的批示,其中一句是:“上对祖先,下对子孙,我们这代人要负责,要把这件事在当代做了。”
单霁翔“戏说”自己总结出的“经验”是:上级“领导来,就要让他看最不好的地方,看荒草萋萋的地方,看霉味扑鼻的地方,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单霁翔之所以敢让上级领导“看最不好的地方”,在于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改变所属工作中的难点,如何在自己难以解决难题之时,“劳请”上级领导帮忙,上下合作,齐心协力来解决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其实大可不必。既然“家丑”是客观存在,就无需遮遮掩掩。正视“家丑”,借上级领导调研之机,向其汇报“自己想怎样解决”,请其指导,上下共商,破除难题,让“家丑”变为“家美”,岂不甚好!
应当说,上级领导下基层调研,目的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基层“最不好的地方”,往往是群众最关注、最需要改变面貌的地方。上级领导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帮助基层排忧解难,是其职责所在。而身为基层领导,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了人民的利益去创造政绩,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正如单霁翔所言,敢于让上级领导来看“最不好的地方”,让“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才能上下同心,让基层“最不好的地方”变为最美好的地方。(吴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