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自行车、摩托与船
2018-10-12 11:08:00  来源:检察日报

  2009年仍在服役中的“老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长检人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的洪流带走了许多人和事,然而有些记忆是永存心底的,当你偶尔将它从尘埃里翻出来时,那人那事便又重新跃然于眼前了。

  多年以后,那一次命案现场如何陈小棠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他却永远都记得:当他奋力骑行在那似乎无尽的路途时,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在他前方那几个顾不上喝一口水,从公路骑到羊肠小道,从日头高照骑到夕阳西下,汗湿了背脊的橄榄绿的身影。

  一

  1987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居仁路的闹市早已人群熙攘,吆喝声、叫卖声萦绕在幢幢骑楼之间。

  这些历史悠久的骑楼群坐落在广西梧州市的老城区,这里保留着很多老传统老习俗,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也悄悄发生着变化,正如那隐藏在老式骑楼里的郊区检察院。

  1980年,郊区检察院的前身——鸳江检察院就在这里诞生,但是人们都不知道检察院是干吗的,只当又是一个政府部门。经过了六七年的时间,大家开始对检察院有印象了,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也管杀人放火、偷鸡摸狗的事”,总之啊,也就跟公安局差不多吧。

  就在这时,居仁路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年轻人。

  只见他步伐稳健,穿过了车水马龙的闹市,穿过了一个个骑楼回廊,最后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走上了郊区检察院的二楼。在骑楼狭小的二楼里,他看到了几个书柜,几张旧桌椅,还有几个笑容和煦的男人,而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身上的橄榄绿制服。

  那低调浑厚的绿色,映衬着鲜红的肩章和大盖帽上熠熠生辉的国徽,在破旧的房间中仿佛一抹春绿,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年轻人不禁心潮澎湃,年轻的脸庞洋溢着闪亮的光,仿佛看到了自己投身于这一片橄榄绿,忙碌而充实的身影。

  正当年轻人兴奋之际,他的手里很快又多了几样东西:一辆广州五羊28自行车,一个行军水壶,一件军绿色雨衣,一双黑色雨靴,外加一只大功率手电筒——就这样,在1987年的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陈小棠正式成为了梧州市郊区检察院的第6名干警。

  二

  要说当上检察官,最让人兴奋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骑着自行车办案。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穿着一身制服骑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所到之处皆是一股正义凛然之气,特别引人注目。有时候还会有三五个孩子围观,跟前跟后地喊着“警察叔叔”,崇拜的眼神一刻也不停,虽说搞错了称呼,但还是很能让人涌起自豪感。

  然而,骑车办案这件事也不是每次都威风的。当时的郊区检察院管辖着3个镇19个村,八十年代的梧州农村交通并不发达,远一点的村子甚至连公路都没有。不仅如此,由于梧州地处三江汇流之地,有些村子被河流支流围绕,还得坐船才能到达。但这些都比不上遇到下雨天棘手,只要一下雨,农村的土路就全是泥浆,车轮陷在泥浆里完全动弹不得,走路都比骑车快。

  有一回陈小棠到农村办案就碰上了下雨天,那条蜿蜒的乡间小路瞬间变成了泥浆的汪洋,自行车毫无用武之地。于是,他和同事索性就把自行车往田边一扔,两个人披着雨衣,挽起裤腿,直接蹚着泥浆办案去了。

  回来后,有老同志关心他:“小陈,今天走了不少路累坏了吧?”但他却摇摇头,“不累不累,就走了一小段路而已,想想以前咱们院连自行车都没有的时候,两条腿走天下,那才是最累的。”一番话,引得老同志连连点头。要知道没有自行车那会儿,院里谁没遇到过脚酸腿抽筋的情况?每次出去办案都是耐力和体力的挑战,就跟出门郊游似的,一去就是一整天。

  不过要是你以为,只要不遇上下雨就没问题了,那也是太天真了。

  有一天,检察长谭新廷接到了一个勘验命案现场的通知,他立刻喊上几名干警整装出发,新兵蛋子小陈同志也在列中。几个人把出门行头带齐,跨上自行车,风风火火就往命案现场赶。平日里就算骑得再快,也没试过这种急行军的速度,没多久小陈同志的小腿肚子就受不了了。他边顺着呼吸,边把着车凑到检察长的车旁,小心翼翼地问道:“谭检,咱们是不是可以慢点?”

  检察长看了他一眼,“可以啊,不过来回五十多公里呢,慢点怕是今晚回不了城咯!”说话间,大伙儿又冲了一个缓坡,骑车速度却是丝毫没慢下来半点。

  小陈同志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五十多公里?!难怪得把行军水壶灌满水呢!难怪得把手电筒也带上呢!于是他不敢多言,一咬牙关,埋头蹬着车,跟着检察长后头拼命赶路了。

  多年以后,那一次命案现场如何陈小棠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他却永远都记得:当他奋力骑行在那似乎无尽的路途时,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在他前方那几个顾不上喝一口水,从公路骑到羊肠小道,从日头高照骑到夕阳西下,汗湿了背脊的橄榄绿的身影。

  陈小棠记得特别清楚,这三轮摩托车到后来坏起来都很有规律。要么就是急着出门办事时它打不着火,要么就是回单位路上突然熄火,连人带车就这么杵在路中间。

  三

  1989年下半年,郊区检察院喜事连连。

  第一件喜事就是从旧城区的破旧骑楼搬到了新城区的新办公楼。尽管新城区也才刚开发不久,除了几幢办公楼周围都是菜地,但比起砖木结构的老骑楼,环境实在是改善太多了。

  而第二件喜事比起第一件来更让人高兴,那就是院里终于有了“办案神器”,分到了一辆长江牌750三轮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出门办案再也不怕浪费在途时间,下乡再也不怕下雨天泥泞路,而且每次出门还能一次带着仨,工作效率简直提高了一大截!

  为了迎接这辆摩托车的到来,院里所有办案人员都考了驾照,只要出门大伙儿都抢着开。而且大家都特别宝贝它,每次回来都给它好好清洗一番,还给它起了个亲切的外号叫“老三”,这辆三轮摩托车成了院里的香饽饽。

  然而,再快的马跑多了也会累死。大家都爱用这辆车,因此这辆车耗损也特别快,没几年工夫就开始大小毛病不断,频繁往修理厂跑了。

  陈小棠记得特别清楚,这三轮摩托车到后来坏起来都很有规律。要么就是急着出门办事时它打不着火,要么就是回单位路上突然熄火,连人带车就这么杵在路中间。以前大伙儿开车出去办事,回来总是讨论这三轮摩托车性能如何如何,到后来大家的谈话内容就变成了这样——

  “今天老三没熄火吧?”

  “踩得我脚都软了就是打不了火,开会差点迟到!”

  “老三今天竟然一次意外都没有哦!”

  “打火踩了那么久,老三不疼,我脚都疼了!”

  “老三要熄火前我就感觉到了,刚靠边它真的熄火了!”

  就这样,“老三”磕磕碰碰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零件不知道换过多少回,车身不知道翻新过多少次,跟随着郊区检察院两次搬迁,还见证了郊区检察院于2003年更名为长洲区检察院。直到2010年,“老三”跟随着长洲区检察院搬迁到了现在的办公地点,由于许多零件已经不再生产,“老三”才逐渐退役,最后收归库藏。

  作为院里唯一一辆三轮摩托车,“老三”堪称一代传奇。尽管它总是要修修补补,尽管它越来越难修,然而不管院里增添多少新的办案车辆,二十年来长洲区检察院的干警们都不曾想过丢弃它。在干警的心中,“老三”二十年来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见证了长洲区检察院的进步,它是兄弟,也是家人,但它更像是珍宝,因为在它身上凝聚着长洲区检察院最宝贵的初心。

  看着小陈同志一脸兴奋的样子,老同志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说:“咱们院啊,可是全梧州唯一一个自己有船的检察院哦,咱们的人可都会划船,你可得好好学习,以后你可是划船的新生力军哦!”

  四

  自打进了检察院工作,陈小棠就知晓院里有一件“秘密武器”,平时不轻易示人,但重要时刻就能大显身手。而他是在到检察院不久后发现这个“秘密武器”的。

  那一年,洪水汛期如期而至。由于梧州扼浔江、桂江、西江三江总汇,常年发洪水,一到汛期大街小巷都泡在洪水之中,堪称“东方威尼斯”,梧州的一片骑楼群就是为了应对洪水而建,高达三四米的骑楼一楼能保证发洪水时二楼安然无恙。由于老城区是水位最低点,而长洲区检察院的初始地居仁路又是老城区的最低点,因此每年汛期居仁路必定是一片汪洋。这时候,通常地势低的单位只能放假,地势高点的也因为交通不方便难以正常上下班。

  就在小陈同志正愁着过两天被淹了怎么上班之际,只见院里几个老同志扛着一把竹梯子,往大门口的骑楼过道上靠墙一放,然后顺着梯子往顶上爬去。小陈同志好奇地探头往上一瞧——好家伙,原来骑楼过道的顶上有两根横插的木头桩子,上面竟然扣着一艘五六米的木船!陈小棠天天上班从那船的底下走过,竟然从来没有发现过!

  老同志们利落地把木船卸下来,上面还带有两把桨,陈小棠在旁边看着有点跃跃欲试。看着小陈同志一脸兴奋的样子,老同志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说:“咱们院啊,可是全梧州唯一一个自己有船的检察院哦,咱们的人可都会划船,你可得好好学习,以后你可是划船的新生力军哦!”陈小棠听后心想,这还不简单,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身为梧州人,划船还不是跟游泳一样无师自通吗?

  然而事实证明,划船还真不能无师自通。两天后,洪水涌上街头,陈小棠的第一次“出海”折腾了大半天,但是船就是只会原地打转,根本不往前走,急得他满头大汗。老同志们在旁边看热闹看得哈哈大笑,等他折腾够了,才亲自示范应该怎样划船。后来,这个挑战还慢慢变成了长洲区检察院的一个传统表演项目。洪水期一到,新同志们免不了要接受一次划船挑战,然后脸红耳赤地忍受老同志们的围观打趣。

  后来梧州市建立了大片防洪堤,洪水不再每年光顾,这种有趣的经历也逐渐消失了,那条船后来也丢弃了。然而作为洪水期间唯一一个能划着船正常上下班的检察院,每当回忆起划船的经历,长洲区检察院的老同志们总是津津乐道,他们无比骄傲地说:“咱们长洲区检察院的人,走得了路,骑得了车,还划得了船!”

  是的,走得了路,骑得了车,还划得了船。

  这就是咱们长检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都能适应,甚至我们还能品出乐趣来。

  从无到有,从鸳江检察院,到郊区检察院,再到长洲区检察院。春华秋实,我们变的只是名称,不变的却是一代代长检人对检察事业的满腔热忱和赤子之心!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