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早起的人是有福气的,可以看到朝露。
朝露,这个词真好,好在哪儿,说不清,反正就是好,看到了就会觉得万物美好,而你我,都在其中。
夏天的清晨就特别美好。我一直不喜欢夏天,太热,太忙,有限的记忆里,麦收,插秧,中考,高考,这些身体和心理上都备受煎熬的事情都发生于夏天。夏天像是一个毫无控制的表达狂,阳光炽热,颜色泛滥,风狂雨骤,暴烈,喧嚣,决绝。但夏天的清晨不是这样的,在烈日未来之前,有着难得的温婉和平静。
幼时我常随舅爹晨起。他壮年时是生产队的养牛工,等到老了还有养牛的习惯,所以夏季天色微亮时就会起床去割草。
东方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天空呈现出薄薄的鼠灰色,一切都是安静的,风若有若无,植物静默不动,叫唤了一整个夜晚的鸣虫们大概还在酣睡,水面上升起轻纱一样的雾气,鲫鱼弹离水面,画出银白的波纹,龙虾悬浮在芦苇根部,虾虎鱼仿佛印在青石板上。
此时走在乡间的窄窄土路上,要行在中间,这样不至于湿了衣衫鞋裤。可是舅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偏偏贴着路边行,即便是孩童,也明白叫不出名字的万千野花野草的娇俏之美。那些草木的表面都有了肥肥的湿润感,水洗一般,显示出春天时它们刚抽枝散叶那会的新生颜色。这一切,得拜谢露水给它们做了一夜的深度面膜。当然,露水是低调的,无须感谢,它们在夜间无声地降临,不像夏天的雨水,常常要靠电闪雷鸣造出嚣张的排场。并且,雨水或致涝灾,而露水,永不为害。
露水还改变了天地万物的气味。行在夏天清晨的田野,鼻息里,全是植物的甜香,混合着泥土特有的味道,如果是在河边,还有漫漶的水腥味儿。
露水最美的样子,还是当地平线衔住一半太阳的时候,温度略有升高,人声开始喧哗,露水凝于叶端,成为珠状,长时间的欲滴未滴,有着最透明的晶莹质感。特别是叶片颀长的那些草木,露珠更是漂亮。
譬如狗尾巴草上的,你用指尖轻触露珠底端,它整个就落了下来,在你的指上融化,让人有品尝的欲望。更多时候,男孩们没那么多耐心,一脚扫过路边草木,露珠尽落,叶底的青蛙、甲虫、蜻蜓这些小生物们四散而逃。我也曾多次捉弄舅爹,他行于前,我瞅准他路边的一棵小树,跃起狠踹一脚树干然后疾速跑开,那露珠顿时纷落成一阵小雨,洒落在舅爹的光头和他的旱烟袋上,他愣了会儿然后大笑,我也大笑。
牛草很快就割好了,要轻拿轻放,以免甩掉了露水。老年人都说露水是天赐的,舅爹还会念叨“秦始皇炼长生不老丹都要用到露水哩”。夏天是农忙时节,牛的消耗大,被露水润泽过的草料,据信可以让牛更健壮。也有村邻会去收集露水,以此浸散药丸的粉末,若有人眼部不适,会在次日晨起用菖蒲上的露珠来擦拭眼角。后来看到《本草纲目》里记载,露水的确被称为“天水”,甘、平,无毒,雅致的人甚至会去收集来泡茶。由此看来,民间智慧其实既不神奇也不虚妄,无非顺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样的基本准则。
大美之物,往往易逝。所以,固然雄才大略如曹操,也难免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到太阳跃出地平线,鸟鸣蝉嘶,露水很快就遁迹了,仿佛一场朦胧的梦境即刻消退,大地重回炎热濡湿,农人们埋首于阡陌纵横。
朝露也只陪伴夏季,一旦秋至,立刻凝露为霜,尾随而来的就是飒飒凉意了,不仅是自然界,人的内心好像也会突然间多出一点寒。你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是真珠月似弓”……这样的诗读来,似乎就会不自禁地联想到大雁、落叶、离人、荒芜这些意象了。
但还是要感谢朝露呀。一看到它们,就该有珍惜的意思在里面。知道易逝去,知道留不住,所以要持有一颗悲悯心,这悲悯里,既有当下的珍惜,也有别后的随缘——在漫漫人生路上,总会有朝露般的自然奇观,也会有朝露般的因缘际会。
因此,即便现在,每个夏日清晨见有朝露,我总是再劝自己一句:好好生活吧,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