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甲骨文破译 一字十万金
2019-11-11 14:22:00  来源:检察日报

  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布一篇“悬赏公告”: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如今,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日期也即将截止,可见破译难度之大、奖金之高。

  所谓甲骨文,是指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贵族在龟甲、兽骨等占卜材料上记录与占卜有关事项的文字,也包括少数刻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一般认为,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从被发现之初,无数学者为破译甲骨文殚精竭虑,但到目前为止,相对能够确定含义的甲骨文单字只有1500个左右……

  1903年,清末小说家刘鹗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并在该书自序中明确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1910年,罗振玉则在《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中指出,小屯甲骨“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1928年秋,确定甲骨出土地点后,在考古学家董作宾等人先后主持下,考古人员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总计2.49万多片甲骨。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则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

  三千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甲骨文,有助于我们大众了解文化经典古籍的本意。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法律文化的萌芽与开端,灿烂的殷商法律文化通过甲骨文这个载体展现了中国法律的起源。甲骨文中关于刑罚刑具的记载,揭示了殷商时代的刑罚制度体系和司法审判活动,对古代中国几千年刑罚制度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甲骨文是一种古老而“高冷”的文字,殷墟共出土甲骨16万片,单字约4500个,尚有2000个字无法识别。

  无法识别并不代表无法尊崇。如今,有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动物,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使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还有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甲骨文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被年轻人奉为时尚。

  文字,是一种历史;文字,是一种创造;文字,是一种文化;文字,是一种记忆。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在古老的甲骨文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这正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的:“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