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布鞋
2019-12-13 11:56:00  来源:扬州检察院

  现在出行脚下穿的,无论皮鞋还是运动鞋,都是工厂里的产品。然而,妈妈亲手做的布鞋穿在脚上的舒适感仍然在心头。

  直到读高中,我穿得最多的还是母亲做的布鞋。那个年代,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脚下量出的路靠的主要就是这千层底,所以每家的妇女常年都闲不着,针线笸箩总是放在炕上。

  做布鞋鞋面、鞋底的主材料叫搁布,就是将破旧的布一层层用糨糊粘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布的合成体,俗称打搁布,这是当时农家布料的最终归宿。那时,家人的衣服破旧到实在穿不了,妈妈都是剪成一块一块地包裹起来攒存着,等到打搁布的时候再派上用场。打搁布时,妈妈将家里长方形饭桌放到炕上,按照饭桌的大小铺一层布块刷一层糨糊,再铺上一层布,搁布形状很规整,打成之后再将搁布从炕桌上小心揭下,拿到外面贴在房子的南墙上晒干,这时破旧的布块在糨糊的作用下已经浑然一体。

  妈妈剪鞋面、鞋底时,先用鞋样子在搁布上描画出大小尺寸。鞋样子就是根据家人脚的大小,用纸剪出的鞋面、鞋底,平时怕弄坏了都夹在一本旧杂志书里放在柜中。我十分喜欢妈妈的纸鞋样子,她剪鞋样子时我就趴在跟前看。妈妈为了让我高兴偶尔放下手中的活儿给我剪几个小纸人,有单个的,有手拉手的,我把小人摆放到小纸盒中,让她们过家家。妈妈从搁布上剪下的鞋面料本是旧货做成的,但朝外的一面再用新布包装一下谁也看不出里面的奥妙来。

  接下来是纳鞋底,这是妈妈最常做的针线活,把搁布按鞋底的大小剪下来,先用白布包边,之后三四个叠在一起靠穿针引线缝成鞋底。妈妈盘腿坐在炕上,一手拿着鞋底垫在腿上,一手用锥子使劲将鞋底扎透,再用大锥茬子针将细麻绳带过去,麻绳略粗,针眼略细,拽的时候甚至要用上肘部压着往下带才能将麻绳拽过去,发出哧哧的声音。妈妈一针一针地反复重复着,时不时地还要掰掰鞋底,再用锥子把擀擀,防止鞋底因受力不均而变形。累了,她坐在炕上直直腰,用锥茬子划划头皮。妈妈的眼睛就是尺子,一双双鞋底纳得紧实而均匀,看上去就是个艺术品。

  妈妈做鞋不仅仅是手工活儿,更是用心在劳作。一年四季,妈妈是闲不住的,忙完地下的活儿,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针线不离手。打开柜子总会看到有不少新鞋放在里面,到什么季节准保让家人穿上合时的鞋。

  现在想起来有件事很后悔,十来岁时的一年夏季,我和邻居的伙伴到野外的河边玩,河水不深,里面生长了很多柳树毛子,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了嘎嘎的鸣叫声,有人说是野鸭崽子,我们这些小孩一听就来了劲头,都下了河循声去抓,怕扎脚还都穿着鞋。跑了半天野鸭崽子没抓到,鞋子却弄坏了。这双鞋还没穿两天,是妈妈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新布鞋呀,回到家妈妈只是生气地责怪了我几句,惋惜地看着那双已经坏掉的鞋,第二天又给我拿出一双新鞋。

  现在我已过知天命的岁数,妈妈虽已耄耋之年,但往事还是记得十分清晰。还告诉我,当时有个街坊大婶不会做鞋求到了妈妈,说是搭伙干,做鞋的简单工序人家干,最难的上鞋面的活儿妈妈做,妈妈看人家很难也就同意了,大婶家穿这鞋的父子脚还比较大,妈妈硬是咬牙干完。

  妈妈老了,已经有三十多年不做鞋了,但一回想起往事,我眼前还会浮现出老人家盘腿坐在炕上,戴着老花镜,做着针线活儿,还轻轻哼着老歌的情景。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