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酒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关于春节的《元日》可谓家喻户晓,极其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欢乐景象。那么,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写的“屠苏”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屠苏”,古籍中也有写成“屠酥”、“酴酥”和“涂酥”的。翻阅古籍可以知道,“屠苏”有四个意思。
首先,“屠苏”是一种草名。明朝科学家方以智在他所著的《通雅》中的《植物》篇中说:“屠苏,阔叶草也。”北周的王褒在他写的《日出东南隅行》一诗中曾经写道:“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这里的“屠苏”就是阔叶草,说的是把这种名为屠苏草的植物画到了屋檐上。
其次,“屠苏”指的是茅屋或草庵,也就是房屋之名。《广雅》一书中记载说:“屠苏,庵也。”《太平御览》一书中引汉朝服虔的《通俗文》记载:“屋平曰屠苏。”《三国志曹真传》中裴松之注引《魏略》中的记载说:“(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都是这个意思。唐朝的韩谔在《岁华纪丽》中记载说:“元日,进屠苏。”注云:“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宋书》中的《索鲁传》中记载说:“所传屠苏,为雷击,屠苏倒。”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他的《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这些文字中的“屠苏”指的都是房屋。
还有,“屠苏”指的是酒。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他的《除夜雪》一诗中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这里的“半盏屠苏”指的就是屠苏酒。
“屠苏”除了以上三种意思外,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古代一种有檐的帽子也叫“屠苏”。南朝梁的刘孝威在《结客少年场行》一诗中写道:“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就是这种有檐的帽子。
那么,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呢?它的本意应该是房屋的意思,不过,在这句诗里,“屠苏”的“房屋”之意可以引申为“家园”,因此,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春天温暖的风开始吹进我们的家园。
“屠苏”与春节又有什么关系呢?唐朝的韩谔的《元日》中所释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至于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南朝梁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记载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悉正衣冠,依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董勋云:‘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这些记载和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写的“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和他的《除日》一诗中写的“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写的情形都是一样的,都记述了古时候在春节时饮屠苏酒的习俗。
从南北朝时期以至隋唐之后,民间的习俗,在春节的时候,家中的老老少少都要饮屠苏酒。而且,在饮屠苏酒的时候,年少者先饮,年长或年老者后饮,其中蕴含着祝贺年少者又长大了一岁的意思。
古代春节时候饮的屠苏酒,是一种混合药酒。因为“屠苏”是一种阔叶草,它与白术、桔梗、肉桂等多种中草药混合配制成的酒。明朝文学家杨慎在《七修类稿》中说:“(屠苏酒中的‘屠苏’)本是古庵名,孙思邈特书此二字于己庵,岁末出辟疫之药与人作酒,因此而名为屠苏酒。”由此可见,屠苏酒实为初唐名医孙思邈所制的一种药酒。
屠苏酒的制作方法,清朝的梁章钜在《归田琐忆》中记载它的配方:“其方为大黄、桔梗、白术、肉桂各一两八钱,乌头六钱,菝葜一两二钱,各为末,用戴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
在屠苏酒的附注中,梁章钜又写道:“一方加防风一两。”屠苏酒是传统药酒,饮之,有防风、祛邪的作用。还有一种说法,说屠苏酒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是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入酒中浸制而成,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来,才由唐朝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孙思邈在每年的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乡亲们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这包药泡酒,除夕时饮用,可以预防瘟疫。而且,孙思邈还把自己住的房子起名“屠苏屋”。后来,每年的正月初一或者除夕夜守岁时,饮屠苏酒便成了一种春节风俗。
春天温暖的风吹时,饮一杯温暖的酒,会想起我们的家园,我们温润的诗意就有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