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清廉不惧河边走
2020-06-09 15:02:00  来源:检察日报

  梅贻琦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长期独司数十万美元的清华基金。但其病后住院费和死后的殡葬费都出不起,是校友们捐助的。梅贻琦就这样坚守原则,做到了两袖清风。有人评价他说:“在污染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只这一点已是可以为万世师表了。”

  梅贻琦独司数十万美元,却不私占私用一分,真正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现实中,有许多人和梅贻琦一样。红三军团过雪山时,一位红军战士在山顶被冻晕了。彭德怀一见立即大吼:“去,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旁边有战士小声告诉彭老总:“这位冻晕的红军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竟然在行军途中饿死了。谁都知道军需处长是管后勤的,其职责就包括衣服的发放,而炊事班长牺牲时身上就背着粮食。他们都像梅贻琦一样,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其实细想,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无论是管钱的、管物的、管人的,还是管工程的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常在河边走的人,钱、物、人、工程就是河水,而用钱、物、人、工程谋取利益可能让其湿鞋。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讲得固然绝对,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常在河边走的人拥有湿鞋的条件,手中握有这样或那样的权力,只要诱惑一来,私心一生,欲望一起,思想一动,要求一松,谋私利、徇私情、办私事等等湿鞋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发生。

  湿鞋的根本原因是用权力做违法乱纪的事,行为千变万化,本质却都是为了个人。但是,只要坚持一心为公的原则,坚守清正廉洁的品德,即使常在河边走有湿鞋的条件,鞋也不会湿。梅贻琦、红军军需处长和炊事班长当之无愧是这方面的表率,是现今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湿不湿鞋与河水大小和在河边时间长短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说党员干部是否违法乱纪与权力大小和为官时间长短不存在因果关系。像梅贻琦、红军军需处长和炊事班长这样讲原则、公私分明的人,即使站在大河边,即使一辈子在河边走,也不会湿鞋。

  汉哀帝年间,找尚书仆射郑崇说情者和请托者甚众,致使郑崇家几乎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同朝的尚书令赵昌便向汉哀帝上奏,诬陷郑崇“湿鞋”。汉哀帝当面质问郑崇,郑崇坦然地回复汉哀帝:“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意思说,来我家上门请托、说情的人确实多得像市场一样热闹,但我的心却像清水一样纯洁。一句“臣心如水”告诉我们,湿不湿鞋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党员干部自己的手中。所以,清廉的人是不惧在河边行走的,清廉与腐败一样都是在河边走出来的。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应用为民之心牢基础,用至公之心筑堤坝,用清廉之心挡诱惑,让“三心”共同发力生威,确保在河边走得稳、走得正、走得清,让不湿鞋成为一种心态,一种状态,一种常态,成为为官从政的永恒风景。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