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条子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因为儿子进了监狱,便托关系让吴老三给了大头哥五万块钱,希望可以帮儿子减刑,结果儿子的刑期一天也没有减,拉条子便一次次去找大头哥希望可以要回那五万块钱,却一次次的被哄下车,渐行渐远的后视镜里映出了他无奈的身影。
在又一次“讨债”失败后,拉条子“施舍”了一个饥肠辘辘的傻子,这小小的善举却给他带来了麻烦,他被一个傻子缠上了。并不富裕的拉条子与妻子原本打算只收留傻子一夜,可善良的他们不忍心看傻子冻死饿死,便决定将他暂时留在家里。
拉条子开始打算为傻子找一个安身之地,于是他找上了村长,找上了警察。他描述着县城里那个专门收留傻子的地方,却遭到了村长的讥讽,警察的漠视。可能在他们看来,一个傻子只要不开门,不给他吃的,他自然会走。就像警察对拉条子说的,你以前没有看到他,他没有冻死,你现在看到他,他就冻死了?他们只愿意在自己的框架内过着机械的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愿意多付出一点。在他们眼中拉条子就是个自不量力的“傻子”,他的“傻”来源于他的善良和贫穷。而他们对傻子的冷漠源于当前社会对这些特殊人群的保障不够。
无奈之下,拉条子登出了寻人启事,不久傻子就被“家人”领走了,然而,麻烦并没有结束。傻子被认领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又有人来说自己是傻子的亲戚,夫妻俩人被搞糊涂了。一个傻子,他们要了他有啥用?又不能做饭吃,又不能当柴烧。为了弄出个所以然,拉条子缠上了大头哥,缠上了吴老三,缠上了警察。他杀了小羊请吴老三吃饭;警察告诉他儿子减刑的消息时,他似乎也没有多余的高兴;五万块钱不要了,他追着大头哥的车,只想弄清楚为什么这么多人抢一个傻子。最终他得到的回答只有“想不明白的事就不要再想”“事情结束了”“你就是个傻子”。
透过这些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片中这些所谓“聪明人”的生存之道:心是用来保全自己的;不关自己的事不要想;嘴是用来吃饭的,不该说的话不说。而不谙世事的拉条子却想把这些潜规则变成明规则,所以他们讨厌他,躲着他。
回想傻子所谓的“家人”,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骗子,他们要么夜里来领人然后匆匆离开,要么戴着口罩顶着头盔把自己的脸挡得严严实实。他们来认领傻子却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来认领傻子的目的。而傻子则很可能会被卖到黑煤窑、被卖器官,或者被打残扔到街上当乞丐,最终,他只会成为坏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也正是因为世人的冷漠,傻子成了最终的受害者。
拉条子收留傻子本是一种美德,却被当成傻子甚至被怀疑动机,连他自己都认为这种善良是一种缺陷。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扶老人被讹以及撞倒老人的肇事者冒充好人事件,好人和骗子似乎只有一线之隔却又难以明辨,一个再好的人因为扶老人被讹去半年工资,下次他还会扶吗?如何让好人做了好事不吃亏?不被人当成傻子?除了破解急功近利的利己思维之外,法律的完善、法治的进步,是联通好人和好报最重要的桥梁。
拐卖智障妇女、虐待智障工人的新闻似乎一直没有中断过,为什么这种有违人性的事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智障人难以表达自己的诉求,除了相关的法律政策亟需完善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监督。这部电影留给我们的思考:当看到法律被亵渎,你会选择挺身而出还是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