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麦饭香飘团圆节
2018-10-26 15:17:00  来源:检察日报

  在我们晋南一带,“端午”“中秋”两节有吃麦饭的风俗。麦,按当地的方言,不读mai,而念mia。麦饭,是一种蒸食。制作时,主要食材是大肉、大葱、粉条和面粉。制作时,大肉切细片,大葱切碎段,配上粉条,加点佐料,再拌上适量面粉,然后上锅蒸熟,就是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沾点荤腥,打打牙祭。因此,端午、中秋吃麦饭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奢望。

  盼星星盼月亮,吃麦饭的日子终于到了。端午节一大早,父亲就会骑着自行车去十里外的县城割肉,母亲则在厨房忙活,先用水泡发粉条,然后将前一晚已经洗好晾干的大葱切好,这时粉条软硬度也合适了,遂切成段备用。等父亲买回大肉,母亲便赶快将肉洗净、切片。

  大肉一盆,葱、粉条一盆,分别撒上细盐,再调些辣椒末,浇上热油,搅拌均匀后再在肉和葱里撒上适量面粉。篦子依次在案板上摆好,上面先放一层菜再放一层肉。一切妥当后,父母便你抱柴火烧水,我端笼屉搭锅,进入做麦饭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蒸。我们这些“小吃货”在一旁急不可待,又无可奈何。红红的火焰不时蹿出灶膛,燎烤着我们迫切的心情,诱人的肉香伴着蒸汽充斥着矮小的厨房,撩拨着我们脆弱的味蕾。

  等过了最难挨的四十分钟,麦饭终于蒸熟了。停火后,母亲便清理灶前余柴、笼盖浮灰,待揭开笼盖,一笼色、香、味俱全的麦饭便在热气缭绕中呈现在大家面前。是不是就该下手美撮一顿了?不是,母亲一边笑骂着我们“小馋猫”,一边依照惯例盛了第一碗恭恭敬敬地摆上祖先桌位,然后再盛上满满几碗,吩咐我们给左邻右舍送去分享,最后才轮到我们兄妹五人开怀大吃。

  一碗肉麦饭,款款情意深,承载着母亲对先辈的孝敬之心,对乡邻的友好之情,对儿女的疼爱之意……

  岁月流逝,我们兄妹五个在麦饭的滋养中长大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也相继学会了做蒸麦饭,并以此为载体,收获着更多的亲情、友情和人间真爱!

  今年中秋节,我们姐妹像往常一样,一起去陪母亲过节。当我们一家四口匆匆赶到娘家时,哥嫂早已候在门口笑脸相迎,姐姐、姐夫们也带着儿女来了,屋里屋外都是人,桌子、茶几上摆满了各种吃食,当然,月饼和肉麦饭是少不了的。

  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则坐在床中间,儿孙绕膝,谈笑风生,好不开心!准备午饭的时候,我们姐妹几个把自家的麦饭拿出来放在一起,逐一品尝后,自是评头论足一番,喜清淡的说这家的肉有点多显得腻,重口味的说那家的盐有点少,有的说这家的面拌得多所以干,有的说那家的加点馍花味道还不错……大家加深了亲情,又切磋了厨艺,收获真不小!一场评论结束后把几家的麦饭倒在一个大盆里,重新混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咸淡合适,干湿相宜,取长补短,我们笑曰:这正道是一场“百家宴”呢!

  开饭前,我们也是依照老规矩,先给去世一年的老父亲祭献一份。这时,孩子们也都过来帮忙,摆放桌椅的、端盘端碗的、添汤加菜的,一阵忙乱之后各就各位。看着大家大快朵颐,母亲的脸笑成一朵花。

  其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麦饭早已成了一道极普通的吃食。但是,作为一种特别的风俗习惯,作为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家风的传承载体,它却被赋予了更多涵义。它是空巢老人时刻预备给远方儿女的食物,是他乡游子隐藏心中的那份故乡记忆,是邻里亲友传递情感的使者……

  愿麦饭氤氲飘香,伴我岁月情长。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