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贡生奇遇
2019-03-01 13:55:00  来源:检察日报

  他没能留下姓名,是江苏地区的一名贡生。

  所谓“贡生”,是指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统称为贡生,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这个故事载之于近人徐一士(1890~1971)的《近代笔记过眼录闲谈笔记》。

  他出生贫寒,数十年发奋苦读,到六十多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按照规矩,可以分配到某个地区担任县令了。于是,他首先到了江宁,参拜两江总督。时值盛夏酷暑,大汗淋漓之际,他刚呈上履历,就抽出扇子,不断地扇。总督见状,就说:“如果嫌热,可以摘掉帽子。”贡生摘下帽子,仍然不住地挥扇。总督又说:“你可以把衣服也卸了。”贡生脱掉外面的袍褂,衬衣与裤子都已湿透。总督终于变了脸色,将茶碗一端——送客,那些仆役们便一迭声地高呼:“送客!”

  贡生狼狈地退了出去,这才猛然领悟:自己的举动,已经严重“失仪”!回到寓所,越想越惶恐,关上大门,再也不敢出来。

  这边总督进入内室,一边宽衣,一边对夫人说:“如此一个蠢物,竟然也想做官么?简直笑话!”夫人取过贡生的履历一看,说:“即将启用的进士,大多不熟悉官场的礼仪规则。何况他六十多岁才得到区区一个县令之职,你对他更应该宽厚包容。”总督一听有理,就打消了弹劾的念头。

  过了几天,总督传贡生入见。贡生正在闭门思过,吓得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最后还是穿戴得整整齐齐,一进入总督署,就跪拜谢罪。总督连忙下座将他扶起。总督温和地问:“老兄这么大年纪了,指望在官场上做些什么呢?”贡生答道:“卑职如能得到三千两银子,就立即告老还乡,并没有别的指望。”总督顿时来了兴趣,又问:“哦,你准备用这些银子干什么呢?”贡生答道:“卑职自幼一贫如洗,幸亏一位私塾老师怜悯我,不收学费。如今老师已经病逝,他的几个儿子则因为贫穷,不能成家立业。我要报答老师的恩德,非要一千两银子不可。”

  总督点头道:“这一千两银子完全应该用。其余两千两呢?”贡生答道:“卑职继承老师的衣钵,也借宗族中的祠堂设塾授徒。如今祠堂破败不堪,我要修葺祠堂、祭祀祖先,非要一千两银子不可。”总督连连点头道:“这一千银子用得恰当。余下的一千两呢?”贡生答道:“卑职一辈子处于贫贱之中,如今想舒一口气安度晚年,养赡之费,非一千两银子不可。”总督点头说:“嗯,全都合情合理,我替老兄想想办法看看。”

  不久,正好某县县令开缺,总督说就让贡生去填补这个空缺。不料过了半年,那位贡生又到省城来“告假”,见了总督磕头说:“沐浴着大人的恩德,卑职的愿望已经得到满足了。”说完,从怀中取出一张两千两的银票,恭恭敬敬地双手捧上,说:“卑职只需要三千两银子,如今竟然得了五千两。这两千两没什么用处了,还给大人吧。”总督大为惊骇:“这是你的职务所得,怎能放在这儿?”正推让之间,布政使进来,问明原委之后说:“如今朝廷因某项工程需要各地官员捐献,这两千两银子就作为该县令的捐献,给他留个议叙的机会吧。”所谓“议叙”,是清廷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吏部核议。总督连声称善,贡生也没什么可说了。其实,他所谓“告假”,就是辞职,后来便带着三千两银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乡去了。

  区区一个县令,一年所得就有白银如许,这是升斗小民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的。晚清官场之腐败,由此可窥一斑。

  编辑: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