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家乡的火塘
2019-12-30 18:56:00  来源:检察日报

  冬天气温骤降,母亲体质虚寒,特别怕冷,已把家中的电烤炉拿出来烤火。而我却想起了童年时光里与奶奶生活在乡下的火塘往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家湖南省长沙县果园的乡村还没有通电,童年里,我与奶奶住在土砖屋里。那时,农村都是在灶屋里烧柴火做饭烧水。冬天寒冷,乡下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家人和乡亲在火塘边围坐烤火是一件温暖的事,也是一道普通而又亮丽的风景线。小小的火塘,是乡下人们生活的希望,更是归宿。

  人们一生基本是围着火塘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回家了,其实是回到火塘。可以说,有火塘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就有温暖的气息。平时,火塘是乡亲们一天开始的地方,也是一日终结的所在。

  说起火塘制作,其实并不复杂,一般就是在灶屋里挖一个坑,用三角铁架搭建而成,上面能烧水,熏鱼肉。一生火,火气向外扩散,整个屋子都有热气,感觉全身都特别暖和。一想起火塘上煮出的饭菜,就会怀念那别具一格的香味,禁不住要逗起胃口,垂涎顿生。南方人爱吃米,用铜锅煮好饭后,抬下来再在火塘边慢慢烘烤四周,香味扑鼻的锅巴就为馋嘴诞生了,每次都是本来已经吃饱了,但依然忍不住要撬一块锅巴捏在手里大饱口福。至今,我还特别怀念奶奶用柴火做的饭菜,特别是她用自家喂养的土猪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特别美味,常常还未端上桌,就引得我口水流出来。如今在电磁炉、天然气中加工的红烧肉,与之相比,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味。

  奶奶对火塘里火灰的利用也有一套,经常把深秋挖的红薯埋在里面,奶奶很有经验,知道什么时候红薯熟透了,再用小铁钳把红薯夹出来。红薯又香又软,好吃极了。

  乡下的火塘还是凝聚全家人人心的地方。吃饭在火塘边,夜晚特别是严寒的冬天,全家人总要围在火塘边取暖。大人们总喜欢讲讲新闻和本村发生的有趣事儿。离年不远了,大人们还会谈些来年的愿望,朴素平实的愿望中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时,亲戚邻居也会来串门,家人们自然热情招待,男人们抽烟喝茶喝酒,吃花生,女人们在一起则吃些乡下零食。边吃边聊,聊得都是大家感兴趣的事儿,别提多有味了。夜已深,客人才依依不舍离开。

  我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火塘也在逐渐消失,家乡早已通了电,冬天烤火有空调和各式各样的烤火炉。但我对火塘的印象深得擦不掉,抹不去。火塘边这些简单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永远留在了记忆中,如今,生活在城市的我,每天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冬日夜幕降临得早,总是想起奶奶生火塘的场景。因为家乡的火塘,始终温暖着我的心,火塘的火光,始终照亮我前进的路……

  编辑:吴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