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今年91岁了,她有个习惯,每年春节前都要精心给孙辈们准备礼物。算起来,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30多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小山村,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外婆也乐呵呵地说,时代不一样了。
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小孩子,外婆会在入年假之后,带着我们到圩上买新衣、坐马车、吃粄汤。每人一套新衣服,是外婆给我们的新年礼物,她说从前根本没条件给子女买新衣服过年,现在有钱了,这个心愿就要在孙辈们身上实现。于是,除夕那天下午,我们穿着新衣来到外婆家拜年时,她会觉得很满足很开心,发给我们每人一个大利是,盼着我们快快长大。
一晃十几年过去,新世纪到来了。瞧着孙辈们一个个考上大学,奔赴珠三角大城市工作,外婆既欣慰,又牵挂。当然,她也变得年迈了,不再带我们去买新衣,因为我们能在大城市里买到各种时尚的衣服。
但外婆已经习惯了为我们准备春节礼物,她知道我们每年春节都会回老家,就用我们平日里给她的养老钱,购买十多只鸡,一个人在老村的老屋内,带着思念和期盼,用心地养着鸡,表达着对子孙的爱。
外婆养鸡用的都是好东西。每年秋收时节,村里的叔公叔婆开始收稻谷和番薯时,她就会去买一些回来,然后每天早上起来煮一大锅粥拌米糠喂鸡,别人送她的番薯,她也常常用来喂鸡。这样养出来的鸡能不好吃吗,可是我们都不敢在她面前一直表扬她养的鸡是多么美味,因为担心她明年会养更多,只能劝她少养一些,可是她乐在其中。“子孙们人人一只鸡,我都算好的。”她常常说:“村中的老人都养鸡,年轻人回来才有鸡去祭拜祖先。”
盼过了春夏与秋冬,终于盼到了腊月二十四,外出的子孙们陆续回来了,外婆会欢喜地带着我们到老屋去欣赏她半年来的“杰作”:满院子的鸡鸭活蹦乱跳,正在满足地吃着城里人都羡慕的农家米饭。
一只鸡,不仅是一个老人对子孙们的爱,也是她一年到头的一个盼头:团圆。
除夕这天下午,村里各家各户会聚到祠堂集体祭拜祖先,年轻人都要提着自家养的大鸡,虔诚地供奉给祖先,谁家养的鸡怎么样,也是一目了然的。当然,外婆养的鸡自是品相极佳的。
当祭祖的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的声音传到村子的每个角落时,外婆会感恩过去的一年平安度过,祈祷祖先保佑子孙们来年平安。她也总是和以前一样,准备好新年利是,等着子孙们穿上新衣来给她拜年。
一年又一年,外婆的礼物伴着我们走过了童年、青春,步入了社会,虽然不是金银珠宝,却成为我们记忆中最温暖的一盏灯。
谢谢您,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