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冬来白菜香
2019-12-06 09:32:00  来源:检察日报

  周末,大哥专程从老家给我送来十几颗新收的大白菜,临走还嘱咐我,“今年雨水勤,白菜丰收,菜心瓷实,味道也好,想吃咱家里有的是!”望着码放在墙根那堆水灵灵的大白菜,我一下子记起几十年前的农村生活。

  当年,这大白菜可是北方人越冬的“当家菜”,农家的日子贫穷而单调,有一窖大白菜心里才安稳踏实,因此人们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存储都格外上心。记得每年立秋前,父亲就开始忙着整理菜园,翻地施肥、耙地犁沟,接着把从十里八乡淘换来的白菜良种精心地播种入土。随后,父亲每天清晨和傍晚会为菜地各溜一遍水,不出三四天,嫩嫩的菜芽就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如遇大晴天,一早父亲还要找些枯树枝、干茅草架空盖到白菜苗上,防止炽热的阳光灼伤娇嫩的菜苗,傍晚再一层层揭开,那细心的程度仿佛在照顾自家的一群小孩子。这白菜也争气,铆足气力往高里蹿,真是一天一个新气象。

  接下来的工作是间苗,父亲用一根麻绳沿着每畦菜垄前后拉直作为基准线,留下粗壮的植株,每两棵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拔掉中间浓密的菜苗。此后的日子里,隔一段时间浇一次透水,白菜的身体就会迅速发育,如果这期间天公作美,下一两场及时雨,白菜的成长速度会更加喜人。过了中秋,大白菜已经有模有样,这时父亲再用草绳把它们一颗颗捆绑起来,这样菜心儿会长得更丰满厚实。“立冬不起菜,别把老天怪。”大白菜的生长期大约在百天左右,而立冬后的天气变化急剧,霜雪骤来,收菜正当其时。经过秋霜一打,大白菜菜叶肥厚,汁多而味甜,成为蔬菜中的佳品,故民间有“春韭秋菘”的说法。

  刚收割的大白菜不能直接储藏,要在太阳底下晒上十天八天,这样干干爽爽入窖,不会烂心也不会被冻坏。而所谓的“窖”,就是父亲事先在院子里挖好的一个深约半米、面积二三十见方的长方形土坑,把一颗颗大白菜大头朝下循序码放好,然后覆上柔软的茅草帘子,最后压一层薄厚适中的泥土。吃菜时,从窖的一头掀开帘子次第取菜,随取随盖,这样,即使吃到来年开春,窖里的白菜也新鲜如初,像刚收割时一样甘甜美味。

  北方农村的冬天,漫长而寒冷,窗外北风呼啸,冰天雪地,这个时节,大白菜就当仁不让地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家家户户几乎天天白菜,顿顿白菜,尽管缺油少肉那也无妨,像母亲一样心灵手巧、持家有道的主妇们能让普通的大白菜衍生出很多种吃法,搭配上豆腐、粉条、虾米等辅料,熬、炖、炒、腌、拌,吃法可繁可简,间或来一顿包子或饺子作为调剂,让农家本来冷清寂寥的冬日变得有滋有味。每每想起当年母亲做的醋溜白菜、凉拌菜心、白菜炖豆腐,还有那百吃不厌、百吃不腻的白菜馅儿饺子,我都顿感口舌生津,唇齿余香。

  “白菜当家”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如今的冬天,人们再也不用为吃菜发愁,随便走到哪个菜市场,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菜蔬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想吃什么菜有什么菜。即便如此,每年冬季来临,我还是要或多或少地储备上一些大白菜。说实话,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因为储存条件有限腐烂变质,或没来得及食用生芽变柴而被迫扔掉,但是我一直乐此不疲。或许,这是多年的生活习惯,也是对过去时光的回望和缅怀。

  编辑:吴恙